中醫(yī)藥文化

    您當前的位置: 網站首頁 > 中醫(yī)藥文化

    6月、7月寧可不吃肉,也要吃這3瓜3豆!養(yǎng)肝健脾、祛濕氣

    2024-06-13 來源:zcy 發(fā)布人:zcy 瀏覽:

      “夏不補補,底氣不足”,人在盛夏出汗多、消耗大,可以有針對性地調補。

    夏天吃3瓜

    清熱解暑還通便

           1.西瓜清熱解渴

           說到夏天,怎么少得了西瓜呢!西瓜90%以上都是水,6%左右是糖,還含有鉀元素及番茄紅素等,不但能解暑、解渴,營養(yǎng)價值也很高!

      中國民間諺語云:“夏日吃西瓜,藥物不用抓?!闭f明暑夏最適宜吃西瓜,不但可解暑熱、發(fā)汗多,還可以補充水分,號稱夏季瓜果之王。

      不過西瓜雖好,但不要貪多,特別是糖尿病患者不吃。另外很多朋友習慣把西瓜放冰箱里,吃“冰鎮(zhèn)西瓜”,這個是非常不推薦的,尤其是脾胃虛寒的朋友。

      2.苦瓜消暑降火

           苦瓜,味苦性涼,有利于消化,可清熱瀉火祛暑,算得上炎夏第一瓜。

      不僅如此,苦瓜熱量低,還有助于減重;其所含的苦瓜皂苷有類似胰島素的作用,有明顯的降血糖作用;苦瓜還能泄去心中煩熱,排出體內毒素,增強皮層活力,使皮膚變得細嫩健美。

      夏天天氣炎熱,適量吃苦味大有益處。不習慣吃苦瓜的人,可以用開水焯一下,能去除苦味。

      如何去苦呢?推薦3個妙招:

           水焯:苦瓜切片或切塊,放入沸水中焯1分鐘左右,即可有效去除苦味。

      鹽漬:將切好的瓜片撒鹽,拌勻,把滲出的水瀝去即可。

      浸泡:將瓜片放冷水中浸約10分鐘,中間可以換水一兩次。

      3.絲瓜通便潤腸

           絲瓜,性味苦甘,清涼微寒,具有清熱化痰、涼血解毒、解暑除煩的功效。

      但要注意,苦味絲瓜含有帶苦味的葫蘆素(堿糖甙毒素),誤食會引發(fā)急性中毒癥狀,例如上吐下瀉、消化道出血、肝腎功能損害等,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死亡。

      因此,吃絲瓜時如發(fā)現有苦味,應該果斷扔掉,并把用過的菜刀和鍋清洗消毒。

    夏天吃3豆

    護眼消暑增免疫

           1.毛豆

           毛豆維生素C含量豐富,約為黃豆芽的兩倍。它還富含膳食纖維,鉀含量在蔬菜中也是名列前茅,可以幫助緩解疲乏無力和食欲下降;此外,毛豆的B族維生素含量也非常豐富,尤其是維生素B1,對于主要以精白米面做主食的人來說,吃嫩毛豆等鮮豆類是非常好的“食補”方法。

      做法推薦:鹽水毛豆

           用剪刀把毛豆兩頭剪掉,在鍋中加適量清水,放入八角、桂皮、甘草和鹽,水燒開后放入毛豆,煮8~10分鐘關火,浸泡入味就行。

      毛豆一定要煮熟食用。若沒有煮熟,吃了以后可能會出現惡心、嘔吐、腹痛等情況。

      2.豌豆

           豌豆是應季蔬菜。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,有護眼的食療功效。另外,其維生素C含量比較高,好吃又有助于提高免疫力。

      整天對著電腦的上班族可以來個護眼大餐,將豌豆、胡蘿卜和玉米一起炒著吃,不僅色鮮味美,而且營養(yǎng)豐富,能有效緩解眼睛干澀不適。

      3.扁豆

           扁豆有健脾和中、養(yǎng)胃下氣,具有消暑化濕的功效。這對于氣溫高、濕氣重的氣候來說,正好“對癥”。

      而且,每100克扁豆可食用部分的膳食纖維含量為4.4克,比芹菜多3倍以上。平時精米白面吃得多,體內纖維素不足易便秘上火的人,可多吃扁豆。

    喝3茶

    補足氣血,趕走濕氣

           1.姜棗茶——補血補虛

           夏天炎熱,人體腠理是開放的,體內陽氣空虛。此時喝一杯姜棗茶,既能補體內陽氣之虛以溫中,又能助陽氣發(fā)散以排寒。恰好符合《黃帝內經》“春夏養(yǎng)陽”的宗旨。

      姜棗茶做法:紅棗6顆、枸杞一把、生姜4片(生姜不要去皮,姜的分量不要少,煮出來的水喝起來要有點辣辣的),另外紅棗要去核。加適量水,煮成淡紅色即可。以上是2杯的量,也可以分量提高,多泡一些,煮完后的姜棗茶,冷卻后,裝入干凈的瓶子內,放冰箱冷藏。什么時候喝水的時候舀上兩勺,用開水一沖泡就可以喝了。如果體寒怕冷,可以多加幾?;ń?,煮成花椒姜棗茶,祛寒濕的效果更強。

      2.蒲公英馬齒莧茶——健脾排濕

           需要材料有:蒲公英根、赤小豆、薏仁、淡竹葉、馬齒莧、槐米、芡實、綠茶。

      蒲公英,擅長祛濕熱,可瀉火、利尿、除濕,改善濕熱所致惡心、舌苔發(fā)黃、紅腫痘痘等。

      馬齒莧,歸脾、大腸經,具有清熱解毒、利水祛濕之效。

      赤小豆,健脾利濕、消腫解毒,薏苡仁,利腸胃,消水腫,健脾益胃。芡實,健脾祛濕、固腎止瀉。

      淡竹葉,以滲濕泄熱見長?;被蓻鲅寡?,清肝瀉火。綠茶不發(fā)酵,多種成分幾乎都保留下來,祛濕效果最佳!

      幾種搭配在一起,祛除體內濕熱,效果尤佳,不妨試試!

      做法:野生蒲公英根洗凈,切段,烘炒制成茶,備用;赤小豆、薏仁,炒熟,備用;淡竹葉洗凈,炒制成茶,備用;馬齒莧,洗凈曬干,備用;槐米、綠茶、炒制成茶,備用;取蒲公英根0.7g、赤小豆1.7g、薏仁0.7g、淡竹葉0.2g、馬齒莧0.1g、槐米0.1g、芡實0.3g、綠茶0.2g,全部碾碎,做成茶包即可。

      3.三通茶——養(yǎng)肝消暑

           三七花通血、玫瑰花通氣、菊花通毛孔,謂之“三通”。夏天每天喝一劑,可以緩解夏季悶熱、平肝消暑。

      需注意的是,玫瑰花有很好的收斂固澀效果,但長期過多飲用會導致大便不暢。因此,便秘者不宜長期飲用玫瑰花茶

      做法:準備三七花2克,菊花3克,玫瑰花3克,甘草3克 。先把甘草放入1500毫升水中煮開,小火10分鐘后,將三種花材放入,小火繼續(xù)煮5分鐘關火即可。


    黄网视频在线播放,亚洲欧美精品综合在线观看,开心 激情 在线,日韩综合一区二区